盛夏暑意浓,实践正当时。明法书院学子怀揣“厚德崇法 博学慎思”的院训初心,踏上暑期个人实践的征程。他们暂别书斋,走进真实的社会肌理,以法律人的视角观察百态,用所学所知回应民生所需,在实践的熔炉中锤炼本领、彰显担当。且看他们在这个夏天,书写属于自己的成长篇章!

雅七102班焦一菲
焦一菲:这十几天的实习,颠覆了我对法律职业的刻板印象。以前在课本上背“民事诉讼时效”,只觉得是数字;实践后才懂得“时效”背后是对程序效率与权利保护的平衡。以前觉得“调解”是“和稀泥”,如今才知道,对普通人而言,一场平和的调解远比输赢更重要。 这段经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:面对当事人的咨询,我常常语塞;整理复杂案卷时,仍会因逻辑不清而手忙脚乱。但这些“不完美”恰恰指明了方向:开学后,我会在实践经历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学习《民事诉讼法》,更会多多关注社会案例,让书本知识长出“实践的根”。

雅七104班赵蕊
实践期间,我始终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投入各项工作。协助整理诉讼材料,对数千页案卷进行分类归档、编号排序,确保每一份文书都规范入卷;参与卷宗电子化建设时,逐页核对扫描文件,精准录入案件信息,为智慧法院建设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,以细致作风保障司法流程高效运转。

雅七203班张甜甜
7月10日,滑县法院组织10名志愿者在滑县西湖开展了“志愿服务践初心,防溺安全护平安”主题宣传活动。夏日炎炎,张甜甜投身志愿活动,在河岸悬挂警示标语,向孩童发放安全手册。单位的走廊化身精神长廊,先进人物事迹在墙上无声流淌。劳动模范的汗水、科研尖兵的执着、扶贫先锋的足迹——红底金字的展板如星火列阵。每一次步履匆匆的穿行,都似与榜样并肩同行;每一次驻足凝望的片刻,都是价值观的默默滋养。这方寸空间承载的不仅是荣誉,更将奋斗基因砌入建筑肌理,让平凡走廊升华为叩击心灵的无声课堂。

雅七203班海筠航
海筠航:俗话说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这个暑假我选择了去法院实习,在法院实习的这段日子,让我对法律的温度有了新认知。整理卷宗时,每一页材料都藏着故事;旁听听审时,控辩双方的交锋教会我逻辑的力量;出外勤时,让我感受到公检法系统间的相互配合。在这里,我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实操经验,还与周围的“同事们”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,也从同在这里实习的学长学姐们以及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,见识到了更大的世界。这段经历让我懂得,司法工作者既要坚守原则底线,也要心怀对群众的共情。未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,这份对公平正义的敬畏,都会指引我前行。

雅七301班田妙音
田妙音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去到了当地的人民法院实习,主要目的是想了解一下法院的工作,相她信这次经历会对其学习带来帮助。她所在的庭是综合庭,目前她的工作是整理卷宗,主要是为卷宗编号,以及为卷宗封皮。

雅七301班孙韶涵
课本上的法条是静态的,但在法院,法律是动态运行的。看着法官们在庭审中把控节奏、梳理争议焦点,才明白法律不仅是条文的堆砌,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。初次来到法院,如此威严神圣让我不禁肃然起敬,也满怀对接下来实习生活的期待。 法院的工作处处透着“较真”。书记员录入庭审记录时,哪怕一个标点错误都要反复核对;法官撰写判决书时,对证据的采信、法条的引用都字斟句酌。这些细节让我明白,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当事人的切身利益,法律工作者的严谨,正是对这份信任的回应。每每坐到自己的工位,每每与当事人交流,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,都让我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,或许这就是法律的意义。在这段经历中我学到了很多,成长了许多,更让我坚定了在法律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决心。
实习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当事人:有为讨回工资奔波多日的农民工,有因邻里纠纷满脸焦虑的老人……他们对公平的期盼,让我真切感受到法律职业的意义。法官们常说“案结事了”,不仅是案件审结,更要化解矛盾。这种“定分止争”的追求,比任何理论都更能诠释法律的价值。第一次来到法庭旁听,让我了解了具体的诉讼程序,为未来学习诉讼法相关知识奠定了实践经验和基础,更让我明白了定分止争,只为公平。
(初审:阿丽米热柯孜·如孜 李贞如 复审:王莹 终审:肖天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