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明法书院的青春力量奔赴多地。“七彩假期” 用爱点亮孩子成长,“三下乡” 于乡土探寻振兴路径、传承爱国精神。从社区课堂到田野乡间,青春在实践中扎根,初心与热土碰撞,这场夏日奔赴,正书写别样担当。



01“七色堇”暑期实践团
七月流火,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七色堇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郑州市3个社区,为新兴领域群体子女、流动儿童及留守儿童带来为期11天的“七彩假期”关爱行动。16名志愿者以创意为翼,用热忱为光,让知识与温暖在互动中流淌,让成长与梦想在实践中绽放。
多元活动,点亮缤纷童年
团队深耕“专题轮动+专业赋能”模式,打造十大主题活动,为孩子们构建全方位成长课堂。 红色基因浸润:《小兵张嘎》等红色影片放映时,孩子们为小英雄热泪盈眶;军帽叠制中,一折一叠间传递责任意识;“爱国火箭”手工课上,吸管箭身插着迷你国旗,“带国旗飞向太空”的稚嫩宣言,是家国情怀最动人的表达。 科技魅力探索:VR眼镜制作中触摸虚拟现实奥秘,纸杯投影仪投射“光影魔法”,纸花遇水绽放展现“植物纤维的魔法”,彩虹密度塔实验揭开科学奇妙——志愿者手把手指导,让孩子们在动手间点燃探索欲。 法治意识萌芽:模拟法庭上,孩子们化身“法官”“律师”审理“网络诈骗案”,在角色中感受法律威严;校园霸凌主题活动里,情景剧与匿名讨论让“自我保护”意识扎根;法律知识竞答让法治种子在趣味中生长。 文化传承延续:非遗剪纸体验中,指尖流转传统技艺;“中国建筑”粘土创作里,想象力重构四合院、土楼;二十四节气课堂上,时令智慧与童心相遇,让文化自信悄然生长。
爱与陪伴,共赴成长之约
11天里,志愿者是温暖的守护者。他们俯身教叠军帽、做实验,蹲下来倾听奇思妙想;当孩子们举着VR眼镜追问“下次做机器人吗”,当他们捧着作品自豪展示,这份双向奔赴,是志愿精神最动人的注脚。
青春担当,彰显时代风采
16名志愿者用行动诠释志愿精神:法学专业化身“普法小老师”,管理学精心统筹流程,跨专业协作让活动创意满满。从提前两周备课件、采物资,到11天坚守,他们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,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 7月2日下午,书院党委书记肖天乐带队前往中原区荣邦城社区,亲切看望慰问正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明法书院“七色堇志愿服务”实践团师生。书院副书记王璞、雅7社区学工办副主任薛波陪同。 抵达实践地后,肖天乐详细了解了七色堇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的活动内容,观摩了趣味课堂,与学生们亲切交流,并为小学生们赠送了礼物。他鼓励孩子们要好好学习,树立远大理想,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
02“豫见薪火”暑期实践团
7月1日到7月7日,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明法书院“豫见薪火”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对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大别山精神的深入领悟和学习。 在学习过程中,实践团分别参观了焦裕禄纪念园、兰考县展览馆、红旗渠纪念馆以及鄂豫皖革命纪念馆,溯源红色精神;实地探访了兰考县堌阳音乐小镇,明晰红色脉络;用脚步丈量了红旗渠的伟大工程,重走红色足迹,传承红色文化。
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,实践团实现了青春与历史的深情对话。新时代青年以躬身力行的姿态,让焦裕禄精神、红旗渠精神、大别山精神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传承中永葆炽热,持续迸发磅礴力量。
(初审:阿丽米热柯孜·如孜 李贞如 复审:王莹 终审:肖天乐)